本文导读:
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是金融监管的必有之一,第三方监管存在哪些监管风险...
声誉风险:因第三方而产生负面舆论的风险。由于第三方所提供的服务所产生的不良评价会给企业形象和声誉带来负面影响。战略风险:企业可能因第三方供应商而无法实现其业务目标。
就目前而言,第三方支付存在五大风险:用户端信息失窃、服务端系统漏洞、用户遭遇钓鱼网站、交易欺诈、客户端被劫持;以上五大风险,人为风险属于道德层面,只能通过不断的教育和适当的惩罚措施抑制。
信息泄露风险 支付渠道参数泄露 商家使用支付宝、微信、智付等支付平台,需要接入第三方支付接口。而接入支付接口的过程中,商家需要将支付渠道参数提供给Beecloud、Ping++等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
风险监控系统:安全监控体系可以规避支付过程中的操作风险。风险控制措施:事前、事中、事 后的风险措施处理。纬度权限管理体制:需要全天账户异常检测。全程监管机制:账户资金由托管银行全程监管反欺诈系统。
三是要有高效的问题查处机制。对部分问题的查处将可能遇到困难,必须有相应的法律体系提出充足的依据。可见,未来防范第三方支付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方向是加强对其实施宏观审慎监管,将第三方支付的监管纳入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中。
第三方支付行业法律法规
1、法律分析: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向网络交易双方提供电子资金划拨服务,作为网络交易双方交易媒介,保障和满足客户的交易需求。
2、第三方支付的法律关系,具体如下:第三方支付平台与买方之间存在网络服务协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受到该协议的调整和约束。
3、法律分析: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法律法规有:中国人民银行21日发布央行令,制定并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办法》于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多家银行推出聚合收款码,对私人、商家影响几何?
原则上一个银行可以办理一张收款码由于我国银行众多,所以可以办理多张不同银行的收款码,同时相互之间收款功能不受影响,这样一来就是给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谁好用就用谁的。
这对个人、银行、支付机构没有影响。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依然可以使用个人收款码来收付款,但不能进行网络支付。
央行这项通知的发布,使得多家银行在积极推广自身的聚合收款码,趁机抢占市场。
聚合收款码就是将支付宝、银行、京东等支付方式结合起来制作成一个收款码,收款的背后是各个支付机构共同分一个蛋糕。无论商家使用哪一款收款码,对消费者来说影响并不大。
商家方便 商家通过聚合码收款,钱直接到账银行卡,无论是任何渠道收的款项,对账时都只需要在这一个平台上就能对账,轻松方便,再也不用来回切换多个平台对账了,还能随时随地查看每笔订单以及时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