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在央行强监管下第三方支付又出现了哪些调整?
1、央行强化监管,第三方支付行业面临深度整顿近期,中国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力度显著加强,已注销10家支付公司牌照,并对超过10家企业开出罚单。这一系列举措表明,监管层正致力于规范和整肃第三方支付市场,行业洗牌和结构调整不可避免。
2、央行官网近日公布了第五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续展结果,其中21家机构顺利续期,又有四家支付机构未获续展。至此经过五批支付牌照续展后,央行总共已注销28张支付牌照,支付牌照剩余243张。
3、近日,监管机构对第三方支付的违规行为展现出强硬态度。strong卡友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和付临门支付有限公司合计被罚3475万元,其中卡友公司受到超2000万元的重罚,这在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历次处罚中实属罕见。
4、央行的最新举措显示,第三方支付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强监管。 截至当前,已有10家支付公司牌照被央行注销,这些机构的注销皆源于合并,如上海富友金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被合并至上海富友支付服务有限公司等。
5、央行支付草案博弈:短期内实施可能性较小3月20日,央行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布的《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发热议。尽管央行多次表达了强化网络支付监管的决心,但新版草案的严厉条款可能在短期内难以落地。新版草案中的部分条款被指可能对第三方支付行业、O2O市场和P2P网贷领域产生冲击。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现状如何
1、具体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用户规模及交易规模持续扩大。 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从最初的在线支付功能,逐步扩展到转账、理财、贷款、信用服务等多维度金融服务,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2、央行强化监管,第三方支付行业面临深度整顿近期,中国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力度显著加强,已注销10家支付公司牌照,并对超过10家企业开出罚单。这一系列举措表明,监管层正致力于规范和整肃第三方支付市场,行业洗牌和结构调整不可避免。
3、然而,下调费率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违规套码行为将不再可行,业务同质化和单一盈利模式的机构面临盈利空间压缩。行业门槛可能出现提高,小型支付机构可能难以维持运营。尽管互联网支付如支付宝、微信的费率目前较低,但仍有商户可能会借此要求降价。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市场竞争现状
未来,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包括八达通,可能会面临市场空间收窄、费率压力增大、营收规模下滑和利润下滑等问题。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巨头们海外扩张的步伐只会加快。本地金融机构如汇丰银行的加入,虽然增加了竞争,但也可能推动用户接受移动支付,对巨头们出海是有利的。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用户规模及交易规模持续扩大。 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从最初的在线支付功能,逐步扩展到转账、理财、贷款、信用服务等多维度金融服务,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初步预计2010年我国第三方在线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8860亿元。随着国内市场环境的规范,企业竞争格局将趋于稳定,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集中度将提升,在线支付交易量将迅速增长,分析师预计到2015年,我国第三方在线支付市场交易额将超过68万亿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