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私人转账给私人2023年规定
实行实名制。根据新规定,从2023年起,个人转账将全面实行实名制。在进行转账时,转账双方需提供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以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设立转账额度限制。
目前法律上没有关于“公转私”的限额规定,所以公转私是没有限额的,但是公司账户不能随意转个人账户。只允许真实合理的转账业务,“由公转私”。
目前国内多数银行对私人转账没有具体的监管金额限制,但一般会对大额转账进行风险提示和稽查。不过,未来出台更加严格的资金监管措施,包括对私人转账的监管。
温馨提示:与他人名下账户之间的转账必须使用个人结算账户。(作答时间:2023年8月10日)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诚邀您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或中银跨境GOAPP办理相关业务。
第三方支付新规的非金融机构管理办法
1、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九条申请人拟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拟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千万元人民币。
2、法律分析: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法律法规有:中国人民银行21日发布央行令,制定并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办法》于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3、《指导意见》将银行业金融机构与非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一并纳入了监管。 因此,这次央行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是对《指导意见》的呼应和贯彻落实。
央行就《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央行对外发布了一份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的意见稿,该条例引发了不小的震动。有相关人士表示,该条例就是针对互联网巨头而来,并且有望将目前的移动支付领域彻底洗牌。
月20日,央行网站显示,为防范支付风险,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央行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
月20日,人民银行官网显示,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防范支付领域金融风险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重要一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