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1.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9万亿元
2.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保持稳定
3.信贷投放将保持平稳有序
2023年12月13日,央行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今年前11个月,贷款增量已超去年全年水平,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保持稳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保持稳定。
11月贷款增量稳定有所改善
数据显示,前十一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58万亿元,同比多增1.55万亿元。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9万亿元,同比少增1368亿元。
分结构看,当月企业贷款保持稳定,居民贷款有所改善。
此前,人民银行通过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将着力加强贷款均衡投放,统筹衔接好年末年初信贷工作,适度平滑信贷波动。市场机构普遍观点认为,年末信贷投放将趋于稳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有专家表示,10月以来,地方政府集中发行了大量特殊再融资债,会导致11月开始部分存量贷款被陆续偿还,进而使得新增总量有所对冲,但总体稳定在合理水平。
分部门看,11月住户贷款增加29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2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0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46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09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07亿元。
专家还指出,当月居民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有较好表现,在“双11”购物节叠加10月低基数的影响下,居民短期贷款投放改善;在房地产市场支持政策的推动和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叠加作用下,当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得到拉动。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保持稳定
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556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1万亿元,同比少增447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15万亿元,同比多4992亿,是拉动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主因。
“金融部门购买政府债券,财政系统将债券发行所募集的资金支出给实体经济部门,这个过程显然是会使实体经济获得资金的。”业内分析师表示,发放贷款、购买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皆是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提供支持的方式。他还指出,年末中央财政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为社融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
此外,11月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净融资实现同比多增。其中,11月信托贷款增加197亿元,同比多增56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203亿元,同比多增1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330亿元,同比多726亿元。
信贷投放将保持平稳有序
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0%、9.4%和10.8%,整体来看,金融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据了解,今年以来,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1.3%,增速整体呈现下行态势,并在近两个月表现低迷。
对此,有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将活期存款转化为了兼具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理财产品或是其余类型的存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
另外,考虑到国际收支平衡压力,降息较难,年内降准的概率也不大,降准或在明年一季度。当前我国政策重心正由货币政策主导向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主导切换,预计货币政策辅助产业、财政政策,信贷投放保持平稳有序,避免大起大落,结构有增有减。
总之,货币信贷增长既会对实体经济保持稳固支持力度,又会强调可持续地平稳投放,更好匹配宏观经济发展和经营主体需求。金融机构将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更好平滑月度和季度间波动,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